勃拉姆斯式的单相思
以作品旋律优美著称、至今仍在女性听众中有较高人气的作曲家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广为人知的是他备受这种“没 有结果”的恋情的困扰。但是,从事实来看,这种“没有结果”的恋情, 其实应该是他刻意而为之的。比如,二十五岁的时候,勃拉姆斯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恋爱, 当时可不是单相思,甚至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恋情一直进展得 很顺利。对方是一位二十三岁的女性,有着美丽的黑头发和黑眼睛,
是哥廷根大学教授家的千金。无论是样貌、性格教养,还是家庭条件, 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但是,就在两人快要成婚的时候,勃拉姆斯却犹豫了起来,他用 委婉的言语给女友写了封信,表示自己在结婚这件事上缺乏自信。虽 然他很爱他的女友,但是“结婚只会让自己感觉被束缚”。而且,他 又不想主动提出拒绝,只想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一直爱着你, 希望还能拥抱你、亲吻你,能不能回到以前的状态,还请你速速回信” (三宅幸夫《勃拉姆斯》)。最终,他选择让对方来决定是否要结婚。
对方注意到他迄今为止一直逃避的态度,当然是备感失望和愤怒。 可想而知,最后女方决定和他彻底分手,婚约也被取消。可以说,这 也是勃拉姆斯内心所希望的一种结果。
说到勃拉姆斯.,更为知名的还有他和作曲家舒曼(队0“代
501100131111 )的妻子 克拉拉.舒曼( 01拟50111111131111 )之间的恋情。
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14岁,同时还是八个孩子的母亲,但是勃拉姆斯 却爱上了克拉拉,而且一生中唯一爱的就是这个女人。不过,在与克 拉拉的这段“世纪之恋”中,勃拉姆斯性格中的缺点还是显露了出来。 在舒曼死后,克拉拉恢复单身的状态,但是勃拉姆斯对她的爱慕之情 却变淡了,最后只与其维持着朋友的关系。
同为“回避型”区别却很大
这里还希望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在表述中都用到了 “回避” —词,但是“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在恋爱、结婚与生活等部分,二者的差异非常明确。“回避型 人格”的人内心是真的渴望建立亲密关系的,只是对自己缺乏自信, 同时又害怕被对方嫌弃,所以才会对亲密关系表现出抵触情绪。但是, 只要结成了亲密关系,就会向对方敞开心扉,也会向对方表达关爱等。
而另一方面,“回避型依恋”的人,对人的依恋感较为淡薄,内 心也并不渴求亲密的关系,即使和他人恋爱、成家,也仍不会敞开自 己的内心,也很少会对另一半表达情感。当另一半身处困境时也表现 出不关心,仍埋头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性”方面也缺少欲求, 或者只是将其当作发泄本人性欲的一种行为而已,而在伴侣看来,会 觉得这种人很无聊乏味。
总之,在需要心灵沟通的人际关系中,常常会出问题的都是“回 避型依恋”的人。“回避型人格”的人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得过于畏缩, 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亲密关系,同时也有不愿意表露内心真实 想法的一面,但是只要形成了亲密的关系,也是能够进行心灵沟通的。 可如果混合了 “回避型依恋”的话,往往就会表现得缺乏同情心,对 方越是需要温柔和共鸣时,就越容易让对方的希望落空。
不过现如今,人们表现出“回避型依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很多“回避型人格”中也包含了强烈的“回避型依恋”。在这种情况下,
这类人不但不会主动给予对方关爱,还对伴侣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同时也觉得自己不被他人所爱,总是表现出莫名的不满,难以与人相 处融洽。
页:
[1]